背景
「通俗期刊」於近代華語世界的印刷事業與普及文化中,擔當不可或缺的角色。20世紀初,這類通俗刊物以小報、晚報、三日刊、周刊、畫報及雜誌的形式,在省港澳地區大量編印,廣為流傳。它們多以嶺南舊學、廣東風俗、民間文學、地區商業和文化活動、當時的潮流新知為主要內容。再者,為了滿足當時為數眾多的祖藉廣東海外華人閱讀市場,這些刊物經常行銷至美加「華埠」和南洋,傳播甚廣,遍及海內外。這些刊物,對於我們了解和研究珠三角文化,包括香港通俗文化以及粵語文化的環球流通脈絡,甚具價值。
受惠於數碼人文(digital humanities)領域的拓展,近年的「期刊研究」(periodical studies)數量突飛猛進;各式各樣的電子資料庫,更如雨後春筍。不論是全國性的,還是以「香港」或「澳門」為界的資料庫,如由上海圖書館開發的「全國報刊索引」、澳門基金會開發的「澳門記憶」,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的「香港早期小報」等,目前均頗為完善;然而,以「粵文化區」為定位的期刊資料庫,仍然從缺。得力於以上前人成果,本研究團隊仝人致力蒐羅四散於各資料庫的期刊資料;加上追查香港、澳門、英國圖書館或坊間的資料來源,方得以編制出本資料庫。
1950年代中葉以前,省港澳文化網絡經常展現相同的作者群、分銷網絡、廣告,以及文化語彙;單獨著眼於出版地點或現今行政區域之期刊資料庫,實無法彰顯這種特殊的跨地域歷史與文化現像。本資料庫之建立目的,是希望透過蒐集整理省港澳三地豐富的通俗出版物,呈現這種跨地域的粵文化區文化。現階段所蒐集之條目共80項,內容龐雜而形式不拘一格,博采眾家,並無軒輊、主次之分。每項資料基本符合以下至少一項條件:
一、 具有重要的廣東通俗文化意義;
二、 其編輯或供稿人在香港、廣州或澳門的文化工業中有相當地位;
三、 可呈現廣東通俗文化的多元性
本資料庫所收條目,並不限於在廣州、香港、澳門三地出版之期刊。其中能見以汕頭為出版地之刊物,因為它們能呈現汕頭,乃至潮汕文化,實為廣東通俗文化一重要成員;又如由中山「恆美村」出版的《恆美月刊》為同鄉雜誌,出版近10年,發佈遠及古巴等地,也甚有地方特色。另外,日佔時期「協榮印書館」發行的數本雜誌,雖具鮮明的政治宣傳意識,但它們亦為研究當時廣州一帶風俗、文化工業面貌的珍貴參考資訊。
本團隊冀為本地和海外公眾,提供一個集中和便捷的省港澳通俗期刊資料庫,除了讓公眾了解這三個地區的通俗文化及其連繫緊密的文化網絡、促進相關的研究,更希望能激勵日後更多這類刊物的發掘、保存和傳播/傳閱,進一步深化和增加相關的知識和研究。
項目成員
林雅莉 香港科技大學哲學博士(人文學,主修文學)。研究興趣為上海及廣東/香港通俗文化。
許張敏 香港大學文學士(主修英語及比較文學)、華威大學歐洲文化政策及管理碩士、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博士。研究興趣包括文物建築保護、文化及創意產業和創意城市等等。
鄒芷茵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(主修中國語言及文學)。研究興趣為地誌、報刊及飲食文學。著有《食字餐桌》和《疊印:漫步香港文學地景(一、二)》(合編)。
黎秀明 香港科技大學哲學博士(人文學,主修文學)。研究興趣為香港臺灣流行文學及文化。著有《文化雜交:香港五零年代言情小說研究》。
鳴謝(按中文筆劃順序)
何鴻毅家族基金
吳昊(老花鏡)面書網頁
香港大學圖書館
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
香港公共圖書館
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
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圖書館
張若荇博士
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
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
羅星陽先生
Sarjana Design Studio
Simon Cartledge